關于2017會計繼續教育的8個提醒:
1、不管是否持有會計證,只要從事會計工作都需要參加繼續教育;
2、會計人員參加當年繼續教育的學分不得低于90學分;
3、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應當不低于90學時;
4、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取得的學分,在全國范圍內有效;
5、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取得的學分,均在當年度有效,不得結轉下年度;
6、會計專業技術人員所屬繼續教育管理部門跨省級管轄范圍發生變化的,當年度繼續教育學分可合并計算;
7、鼓勵會計人參加會計、審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以及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師、稅務師考試,每通過一科考試,可以折算為60學分;
8、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情況,應當作為聘任會計專業技術職務或者申報評定上一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的重要條件;
“會計證取消”只是財務人員轉型或失業的一個催化劑,即使會計證不取消,隨著會計行業的發展,該失業照樣會失業,大浪淘沙,最后留下來的只能是精英。
下面小編結合這幾年的國家政策、財務發展趨勢、信息技術發展等來講一講幾百萬財務人員失業并不是“會計證取消”來決定的。
1、電子發票、電子會計檔案等新事務的應用
2016年5月四大行業的營改增,隨之出現了電子發票新事務。財務人員傳統的工作將越來越少。
2、無紙化報銷的技術發展
網上預訂的應用,讓報銷無紙化了,員工不需要貼票填單了,企業直接和這些平臺直接進行結算,財務人員審核工作都交給系統完成了,這是消滅報賬的時代。
3、新型業財一體化軟件、財稅等系統集成發展
通過這些業財一體化軟件和各種系統的集成,核算會計這種基礎崗位全部軟件的電子記賬代替。
4、財務轉型的需求加速
一旦企業加速信息化建設,實施財務轉型,整個財務團隊的人才結構就會不可避免轉變,企業會將財務人員分為戰略財務、業務財務、核算財務,戰略財務和業務財務數量將超過基礎核算人數,核算人員會面臨大量的淘汰。
5、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快速發展
財務共享就是將在各分子公司當地處理的費用報銷審批、開票和收款、進項發票處理、總賬報表、資金支付、憑證生成、稅金計算、納稅申報表的制作、納稅申報等各種人工操作性事務轉到一個中心進行集中化處理。財務共享后,分子公司的財務相關操作性事務大量減少,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裁員。
6、財務外包的興起
對小型企業,財務外包事務所的出現,通過代理記帳,一人可以做很多家企業的會計,也減少了企業對財務人員的需求。
對于大中型企業,除了建設財務共享后,分子公司財務人員面臨失業潮,待財務共享進展到一定階段,隨之而來的是財務外包,企業將共享財務這部分操作性工作進行外包,企業只保留業務財務人員和戰略財務人員和少部分共享財務人員,隨之而來的是企業集團共享部門的幾百人的失業潮。
7、人工智能在財務管理的應用
財務人工智能主要用來代替財務管理專家作復雜財務管理過程描述、診斷、分析、 驗證,作為結合技術、理念和財務管理環境而作出最終決策的依據。財務人工智能把復雜財務問題分解成一些比較容易的子問題,再通過搜索和問題歸結實現求解。
8、財務行業面臨的五大挑戰
1)營改增的后續工作的重擔
2016年5月1日起,我國全面推行了營改增試點,營改增對會計人辦稅的理念、方法都產生了很大變化?對企業的納稅行為也產生了一些影響。
2)金稅三期工程優化版上線帶來的挑戰
2016年10月上線的金稅三期工程優化版,稅務機關通過金稅三期征管軟件預警評估系統,對存在重大可疑信息的企業進行“雙隨機”檢查。
3)會計技術和方法的進步對會計人的要求
目前,我國信息化建設突飛猛進,如“五證合一”商事登記制度改革、2017年1月起印花稅管理規程全面試行、2017年全面實行電子稅務局納稅申報……這些變化勢必會影響到會計技術和方法的變化。
4)稅務稽查“雙隨機”對會計的挑戰
2016年5月24日,國家稅務總局分別印發了《稅務稽查隨機抽查對象名錄庫管理辦法(試行)》和《稅務稽查隨機抽查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管理辦法(試行)》、2017年1月初《全國稅務稽查規范(1.0版)》又正式出臺。這些措施的不斷更新出臺足以說明問題。
9、剩下的財務精英要具有的五個條件
1、財務人需要更準確、更規范執行營改增的各項規定,規避營改增的涉稅風險,合法、合理降低營改增后的稅負。
2、作為財務人,今后一方面要規范會計核算、依法辦理各類納稅事項,另一方面,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更要小心謹慎,防止因粗心大意可能引起的稅務預警和涉稅風險。
3、財務人要從2017年開始更加努力學習、積極實踐、勇于探索,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多維度思維和綜合型能力的復合型、戰略型財會人才。
4、財務人要把互聯網與會計工作進行融合,用會計專業思維進行成熟的分析、思考。
5、針對稅務稽查部門對企業檢查,財務人應嚴陣以待,不僅要實事求是做好每一筆賬,而且更要注意防范各種涉稅風險。
而隨著“會計證”的取消,中級會計職稱已經正式晉升為會計行業的“門檻”。 |